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动态 >> 正文

“资环科工学术大讲堂”成功举办:王伦澈教授解析三峡库区生态恢复效应

发表时间:2025-10-28 浏览次数:

(通讯员:张敏刘安琪;审核:周显鹏)2025年10月27日下午,湖北科技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资环科工学术大讲堂” 在教5-401教室隆重开讲。本次活动特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伦澈教授莅临,以《大规模植被恢复驱动下三峡库区气候、水文及生态效应》为题作专题学术报告。资源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徐新创教授主持讲座。

学科建设筑基科研平台赋能

讲座伊始,王伦澈教授详细阐述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科布局与发展战略。他重点介绍了学院推动地理、测绘、遥感三大领域深度融合的学科建设路径,以及围绕“流域地球系统大模型” 开展的跨学科研究方向。王教授进一步分享了学院在平台建设与人才引育方面的务实举措,包括积极申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构建省级观测站网与工程研究中心,同时大力引进人文地理等领域高层次人才,强化有组织科研推进力度。他强调,这些扎实的学科基础与完善的科研平台,为团队深入开展流域生态过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筑牢了坚实根基。

核心研究破题生态效应明晰

在报告核心环节,王伦澈教授围绕主题系统呈现了团队的研究框架与最新成果。报告遵循清晰的逻辑脉络逐层展开:首先深入剖析三峡库区近二十年来的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特征;进而精准揭示景观格局演变对区域气候与水文过程的影响机制;在此前提下,定量评估基于水文过程的生态系统服务变化规律;最后通过模拟未来不同土地利用情景,前瞻性预判其可能引发的长期气候效应,为库区生态保护提供了全面的科学参考。

徐新创院长在总结发言中高度肯定了王伦澈教授报告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他指出,王教授团队依托系统的观测数据与精准的模型模拟,深刻解析了三峡库区土地利用和植被变化对气候、水文系统的影响,提出了针对性强的发展模式,为库区生态保护与良性发展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撑,最终将助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交流互动环节,现场学术研讨氛围浓厚。资源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刘萌老师、张胜南老师等师生代表,围绕三峡库区生态研究的模型参数设定、数据获取途径及生态效益长期监测等专业问题与王教授深入探讨。王伦澈教授对问题的专业性给予充分肯定,并结合自身研究经验逐一细致解答,为在场师生带来深刻启发。

本次讲座为资环学院师生搭建了与高水平专家面对面交流的优质平台,堪称一场丰富的学术盛宴。徐新创院长鼓励同学们珍惜此类学习机遇,深入思考、积极探索,既要领悟前沿学术思想,更要传承王教授身上体现的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未来在资源环境、地理信息和生态保护等领域深耕细作,为服务国家“长江大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贡献青春力量。

作为“资环科工学术大讲堂”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讲座不仅有效拓宽了师生在资源环境、地理信息和生态遥感等领域的研究视野,更推动了学院与外校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为学院学科建设提质、人才培养增效注入新动力,助力学院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