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李湘 龙欣怡 周哲;审稿:周显鹏)2025年9月28日晚,资源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04级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优秀校友、鄱阳湖流域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黄超教授在理工楼3-506会议室为大家带来了一场主题为“无人机、大数据与机器学习在森林生态研究中的应用”的高水平学术讲座,带大家解锁无人机、大数据与机器学习如何成为森林生态研究的“新三样”。

讲座伊始,黄超教授结合一线科研经历,直指传统森林调查的核心痛点:人工踏查耗时耗力,受地形限制显著,数据采集周期长且误差率高,难以适配现代生态研究需求。他随即提出技术破局方案——无人机搭载激光雷达技术,将其比作“精准空中慧眼”,可突破地形桎梏,使数据采集效率提升数十倍,还能精准捕捉林木三维结构数据。随后,黄超教授拆解四大核心应用场景并辅以实例:在珍稀植物保护中,技术可穿透植被遮蔽定位植株、统计数量并追踪生长;针对松材线虫病,结合深度学习实现病害提前预警;监测鄱阳湖流域树种死亡率,同步开发北半球物候产品支撑全球研究;探究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对大气干旱的响应,为气候应对提供依据。他还分享了遥感反演、模型模拟、大数据分析三大研究方法。

讲座的尾声,交流环节成为全场氛围的高潮,从“无人机能否运用于森林火灾检测”,到“优秀的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黄超教授不仅为我们解答了专业问题,还对同学们提出了几点期望,总结下来就是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积极乐观、敢于提问、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为我们学生提供了努力的方向。
这场充满“干货”与温度的讲坛,不仅让大家看到了科技为森林生态研究带来的变革,更激发了在场师生探索“科技+生态”融合的热情。最后,资环学院院长徐新创教授勉励在场所有师生们“我们要宽基础,要推进学科交叉,也要深耕地方,做特色,敢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