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知行泉都”地理社团建设之科普:“粮” 识

发表时间:2022-11-14 浏览次数:

“粮” 识

——粮食知识你知多少?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创建日),每年的世界粮食日都会设立不同的主题。2022年10月16日是第42个世界粮食日,今年的主题为:“不让任何人掉队。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更好生活”。

知背景、晓来源

我们常说“民以食为天”,粮食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

1972年,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加上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导致人类社会出现了全球范围内的粮食危机。1979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第20届大会决定:从1981年起,把每年的10月16日(粮农组织创建纪念日)定为“世界粮食日”,以期引起人们对粮食短缺问题的重视,敦促各国采取行动增加粮食生产,与饥饿和营养不良作斗争。

知宗旨、明方向

促进人们重视农业粮食生产;鼓励发展中国家开展经济和技术合作;鼓励农村人民,尤其是妇女和最不利群体,参与影响其生活条件的决定和活动;增强公众对于世界饥饿问题的认识;促进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加强国际社会和各国对战胜饥饿、营养不良和贫困的声援,关注粮食和农业发展方面的成就。

知国情、悟行动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每天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1994年美国农业部长莱斯特·布朗发表的《谁来养活中国?》一文中提到:到2030年由于城市化发展使得耕地减少,工业化发展导致自然环境破坏,中国的粮食总产量将会比1994年减少20%。到那时中国将会面临严重的粮食问题,到时候不仅中国养活不了自己,世界也不能养活中国。一时间,面对着西方社会无数的质疑与讽刺,掀起了国人无数担忧——难道在36年后,我们真的还要面临食不果腹的生活吗?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政府就将粮食安全纳入了国家战略,1996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阐述了我国“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一贯立场。从2004年起,中国粮食实现了11年连续增长,1990至2011年间,中国的贫困人口减少了4.39亿;2005年,中国停止接受联合国的粮食援助,成为世界第三大(前为美欧)粮食捐助方;2010年中国人均粮食标准开始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4年我国人均粮食达到445公斤,远超于世界248.56公斤的营养标准,率先完成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之一的“贫困水平在2015年之前降低一半”;2019年我国人均粮食达到470公斤也超于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的人均400公斤;到2020年,中国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70%;2021年中国已实现了第一个百年计划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世界见证了中国用全球9%的耕地养活了全球近20%的人口,由‘吃不饱’到‘吃得饱’进而‘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的伟大奇迹,14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如今的中国,不仅自己解决了温饱,还帮助世界上许多国家解决粮食问题。比如,截至2016年,中国共帮助50多个非洲国家实施近500个农业援助项目;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双边农业合作工作组;与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农业科技交流和经济合作关系;向3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遣粮农技术人员1100人;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粮食与农业双边合作协议120多份;2020年中国通过世界粮食计划署向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几内亚等国超过30万的贫困人口提供粮食援助……

知惜粮、从我起

2022年,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战争导致许多人流离失所,世界粮食减产、供应链受到极大破坏,粮食短缺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在这不平凡的一年里,在我们所看不见的世界中,不知道又增加了多少忍饥挨饿的人们。

很荣幸,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政府一直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很庆幸,我们生活在和平的中国,不挑起战争,崇尚和平、建设和平、维护和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禀赋和价值追求;很自豪,我们生活在日益富裕的中国,不经乱战,不缺衣食,享受着安居乐业,国泰民安。何其有幸,生于华夏,长于盛世,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省下一粒米,或能救活一个人的生命。世界是我们的,粮食是世界的,每人节约一粒米,拯救世间千万人。让我们高举时代的旗帜,让每一缕节俭之风传遍身边。

“知行泉都”地理社团建设与发展中学生核心素养课题组

(黄莉敏张敏陈锐凯金强杨剑锋肖乐李璐瑶熊章阅孟宪硕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