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资源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1984年建院,现设地理科学、土地资源管理、工程管理、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五个本科专业。学院创办以来,为各行各业输送600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其中包括教育部特聘长江学者、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等众多名师以及国土、房地产、规划、建筑工程、地理信息、测绘等行业卓越人才,就业率达98%以上。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4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4人,博士(后)23人,兼职硕士生导师7人,荆楚好老师1人,楚天学者1人,揽月学者1人,“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达40%。
学院现有“北斗+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及“小流域生态环境变化智慧预警与治理”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科研平台;有地理过程、3S、测绘规划、工程管理4个教学实验室;有长江中游水土研究中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实验室、原子钟时频研究中心(与武汉大学共建)3个科研实验室,设备总值近1600万元;有三峡地区巴东—秭归—神农架野外实习基地和九宫山省级实习实训示范基地,并在中学、企业建立40多个专业实习基地。
近年来,学院学生在创新创业、师范技能、房地产策划、国土空间规划、地理信息等专业技能大赛中屡创佳绩。学院“绿舟环保协会”被共青团湖北省委评为“湖北青年优秀志愿者集体”及“本禹志愿服务团队”,美誉省内外。
专业介绍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理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
★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本科品牌专业建设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本专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立足湖北、面向全国、服务基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尚师德修养、深厚教育情怀,具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扎实教育教学能力、较强班级管理和综合育人能力、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具备反思意识、终身学习和沟通合作能力,在基础教育部门从事地理教学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中学地理教师。
毕业前景: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中学及地方教育部门从事地理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并能在资源、环保、规划等企事业单位参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区域规划,或在地理信息行业从事地理空间数据处理与分析等工作。
主要课程:地质学基础、气象学与气候学、水文学与地貌学、土壤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理教学论、教育学等。
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工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融合学校多学科优势,秉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理念,培养适应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素养,掌握现代管理科学、土木工程技术、工程经济与财会等理论、方法和手段,熟悉建设法律法规,具备较高的专业综合素质与能力,具有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能够在土木工程或其他工程领域从事全过程工程管理的高级创新应用型人才。
毕业前景:本专业毕业生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策划、可行性研究、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BIM设计、工程造价与管理、工程施工建造与管理、工程监理、不动产开发与管理、现代物业运营与管理等全过程工程管理工作,助力学生在工程管理领域实现职业理想,为社会发展贡献专业力量。
主要课程:建设法规、房屋建筑学、工程结构、管理学、工程项目管理、土木工程施工、工程监理、工程造价与管理、BIM技术及其应用、工程经济学、工程财务会计、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等。
测绘工程(本科,工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在国家新工科建设的战略指引下,本专业秉承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测绘学科前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厚植家国情怀、恪守工匠精神、兼具国际视野与创新意识,系统掌握现代测绘科学与技术、卫星导航定位、遥感信息工程、智能数据处理等交叉学科理论体系,熟练掌握高精度工程测量、无人机智能测绘、三维激光扫描建模、InSAR形变监测、空天地海一体化测绘技术等核心技能,具备扎实工程实践能力、技术攻关能力、跨学科协作能力及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复合应用型测绘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前景:本专业毕业生能在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智慧城市空间信息管理、地质灾害动态预警、国防军事测绘保障等领域胜任复杂工程任务。
主要课程:数字地形测量学、GNSS原理及数据处理、遥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激光雷达测绘技术与应用、智慧城市、低空摄影测量综合实训、卫星导航算法与程序设计等。
土地资源管理(本科,管理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适应国家战略和自然资源管理需求,立足湖北、面向全国、服务基层,培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公共精神和人文情怀,学习现代管理学、经济学、资源学、生态学等基本理论,掌握国土空间规划、国土资源调查、评价与管理、国土信息系统与空间分析、房地产经营、城市更新等专业技能,能在自然资源、规划、房地产、城建、农业农村以及相关领域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经济学、土地资源学、测量学、土地管理学、土地经济学、国土信息系统、土地利用规划、不动产估价、房地产投资与开发等。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理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
★ 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计划项目
培养目标:在国家数字化发展战略及地理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面向生态文明建设与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需求,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和创新精神,系统掌握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等交叉学科知识体系,精通遥感智能解译、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卫星导航定位、时空大数据分析、三维可视化建模等前沿技术方法,能够在自然资源监测、智慧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应急管理等领域,胜任空间信息平台研发、国土空间规划、生态安全评估等复杂工程项目的设计与管理,兼具卓越工程实践能力、持续创新能力和跨学科协同能力的复合应用型地理信息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自然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现代地图学、遥感原理与应用、GIS空间分析与应用、GNSS原理与应用、GIS二次开发、自然地理学、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等。
学工办电话:0715-8342616
教学办电话:0715-8267020